close

到了石門,我們已遠遠超越後方的昏暗的天際,陽光從雲端出來彷彿仍神色未定,豔豔的照著石門,烤炙著一整片貝殼沙灘,刺眼的灼灼燒入我們的心頭。海面上的雲還無處落腳,只得隨著粼粼的的湧浪上下浮動。K熄去了引擎之後,風徐徐的送來了海潮的聲音,牽著手,我們一起通過這拱型的盛夏和仲夏的邊際。

石門洞位於台灣最北端的石門鄉尖鹿村海岸,現屬於北海岸與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所管轄。

清乾隆年間,先民到此地開墾,因為看見這座形狀像拱門的海蝕洞,遙望有如古城大門,故將此地命名為「石門」,同治年間《淡水廳誌》也有記載,將「海岸石門」列為淡水外八景之一,直至台灣光復以後,仍沿用石門為鄉名。

石門洞在地形學稱為「海蝕拱門」,岩壁裸露出大小石粒。就地質分類,石門屬於大屯火山群,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爆炸式的噴發後,四周堆積著厚厚的火山熔岩與碎礫,所以成份主要是由火山集塊岩所組成,裡面包含著角礫岩、安山岩塊、火山碎屑等。

石門洞是海浪侵蝕陸地抬昇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的奇景。當海面下的地層慢慢隆起離開水面,上升的岩壁遭受到海浪的拍打、海風吹拂等外營力的作用, 崖壁在節理方向產生破裂,而破裂愈來愈大,最後發生崩落,經年累月形成海蝕洞,最後海浪越發將岩壁貫穿,而上方的岩層被保留下來,形成海拱。

目前岩洞基部已高出海平面約2公尺,洞頂海拔有10餘公尺,這個現象可說明此地受地殼上昇運動的影響,地面抬升,拱門因而離開海面,未再受到海水侵蝕,才能保留住現今的景觀,聽說石門洞跟喜瑪拉雅山一樣年年不斷的在長高

 

海拱前方有著一大片的貝殼沙灘及藻礁,沙灘的更前方,有一個小海蝕平台,是潮間帶動植物生活與覓食的場所,恰遇一位父親帶著孩子來到這生態與地質教室抓蝦拾貝,彎腰低頭之間,還向我們比了比大拇指,不知道他們找到了什麼。

 

海濱築有階梯、步道等,方便遊人賞景。有許多家庭闔家出遊,或在涼亭乘涼賞海,或帶著孩子在沙灘和海蝕平台上尋奇。

 

去年菊島之行已是夏末,草海桐一片油油亮亮,花期早已結束。今天來到石門,一旁的草海桐雖已是花季後期,仍含羞放著許多白色的小花。我興奮的倚著圍欄,伸長了手要將相機遞過去,但一旁的K不時的提醒我,小心腳邊的「海蟑螂」。

這裡的海蟑螂數量奇多,或許Circus的抓蟑螂大作戰應該到這取景。這兒的海蟑螂或許研襲魚兒的習性,爬行竟是魚貫的前進,究竟是有什麼目的,要在滾圓的大石上,如此噁心的行行列列的爬行著,一點也不願切換車道,乖乖的循著龜速前進。遠遠望去,大石上連成的一條條黑線,就是非常遵守交通秩序的海蟑螂。

 



 

 

石門洞前後上方都鑲著一塊大理石匾額,一方為黃傑題「精忠照海」,(民國五十三年),面海一方則為蘇清波題「海天勝境」,(民國五十五年)。一為當時省主席,一為台北縣長。 洞前兩側有人工步道可爬到海蝕洞頂部,上方有一觀景平台,更設有投幣式望遠鏡,可眺望海岸風光。

步道入口旁有一石碑,正面題字「北石門名勝」,立於民國六十年一月一日,背面則題字為「海蝕石門天然紀念物」。但看看狀似公園圍欄的石階扶手,和被削鑿過的階梯,歲月與人力一同的修整,怎麼反而不天然,不原始了。

 





 

 





◎由淡水乘坐開往金山的淡水客運,於石門洞站下車。

◎搭乘基隆客運基隆經金山往淡水班車,於石門下車。

◎自淡水沿2號省道往金山方向行駛,前行約29公里處。(過老梅5.2公里即可抵達。)

◎自基隆→萬里→金山→石門。














 

 

 
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llofemp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