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對台南孔廟的印象,是每年5-7月,「全臺首學」四字旁垂蕤而下的鳳凰花。

我們抵達時鳳凰花已謝了,徒留地上片片黃色的羽狀複葉。
停車時一陣風來,臉上、頭髮上、肩膀上也是,我笑著拍掉沾在K鼻頭上的長橢圓形落葉,我告訴他,我好愛,這樹。

我國小四年級時站在二樓走廊上總想,有天要到那軟而彎曲的枝幹上打盹去,身邊紅花似蝴蝶,風起便翩然,那是我那幾年最大的願望。如果不是最近才知道它的花朵和種子有毒,那美麗仍然夜夜入夢,像火燒。




孔廟是精神文明的象徵,亦稱「文廟」,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教中心,其內部的各項建築皆富有深刻的歷史意義與教育意義。台南孔廟在明鄭時期便已創立,在清末之前是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,有320多年歷史,是台灣第一座孔子廟。民國72年,台南孔廟被列為國家第1級古蹟,74年起又開始進行全面整修,即是現今的孔廟。






■一定要搞笑



[ 想拍「忠孝節義」系列照片↑,請往大德之門走 ]

在假日的午後走入孔廟,它的歷史、古今,似乎被閒適感覺取代了,三五老坐在泮池旁椅子上乘涼,孩童專心盯著池中的錦鯉,遊人胸前掛著相機,兩三步便停下取景。隨著時代變遷,孔廟的歷史意義與教育意義依然在,但他本身附加的功能卻更多了,比起以前更容易親近,更容易瞭解,具樸實溫厚的地方風格。

[ 泮池 ]↓






■我最愛大樹


首先吸引我的,也不是匾額、建築、碑文,而是那一株株明鄭時期栽種至今的老樹。
蔣勳寫的〈年輪〉:

遊移在 前世與 來生之間
在鼠灰色的天空下
閱讀自己的 誕生與 死亡
閱讀肉身的 形成與 毀滅
如同 枯死的樹木
閱讀 自己的年輪
每一次風吹 每一次日曬 每一次雨水的 滋潤
都被紀錄; 每一次刀斧的 砍伐

我想我不是折服於樹的高度而是深度,深沈的感染力、強大的生命力。大自然的好壞苦樂都受,並忠實的將生命紀錄在斑駁的身軀上,指示著我們,日出總在他的東邊,那年春雨水不豐,那年冬氣溫驟降……,即便是在倒下的一刻,死去的或獨活的那部份,都都紀錄著了層層活過的證據。

甚至能清楚知道他們怎麼活的。而今他們仍堅定的站在我眼前,上頭枝繁葉茂,底下盤根錯節,我想300多年是多麼漫長的歲月啊,「不孤單嗎?」回答我的是風聲。





■總統的顏色



[中央主建築↑]

台南孔廟的文物眾多,包括歷代帝王、元首的賜匾,歷次修建的碑記,以及清初至今的禮器、樂器,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。不知能否攝影因此沒有留影。中央主建築↑內有台灣歷任總統題匾,解說員壓低音量打趣的說:「陳水扁總統的題匾是綠色,蔣中正的題匾是藍色,這很正常,那李登輝總統的是既不藍又不綠的青色,是怎麼回事,就留給你們自己玩味了。」


最後我們坐在一旁寫祈福卡。這是我最不會做的事,每每要想個半响,深怕漏了什麼,或要求了太多,所以最後不是「大家都......」,就是「所以我愛的人、愛我的人都......」,當然我最後還留了一個給K。




2007.09.09







台南孔廟




地址:台南市中區南門路2號

  • 步行:台南車站沿中山路直行,至圓環轉南門路即至,徙步20分。
  • 乘車:台南車站前搭乘市公車2路,於孔子廟下車,約5分。
  • 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
  • 開車:公園路向左-到了民生綠園圓環進南門路-台南孔廟在右邊。

歷史


臺南孔子廟,位於臺南市南門路,是全臺最早的一座文廟,與國家台灣文學館毗鄰。臺南孔子廟建於1665年(明永曆19年,康熙4年),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,初設時僅大成殿,用來祭祠孔子,又稱先師聖廟,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,是為全臺首學。康熙24年即(1685年)分巡台廈道周倉和台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,並改稱「先師廟」,俗稱「文廟」,康熙51年(1712年)起花了三年進行整修,範圍包括大成殿、啟聖祠,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、土地祠、外設禮門、義路、大成坊及牆垣。

1983年(民國72年)12月28日,公佈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。孔廟廟門以一「全臺首學」的金字橫匾做為登堂之階,在大門左側立有一塊下馬碑,以滿文並刻「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」12字,莊嚴肅穆。

台南孔 地址廟也是台灣第一次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,具有歷史意義。自明鄭時期至日本統治期間,孔廟皆依照古禮舉行春秋二祭。民國41年,訂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,祭典改在此日舉行。

建築
台南孔廟是全台最早的文廟,建於
明朝永曆19年(1665年),是目前臺灣歷史最悠久,建築群最壯觀的孔廟,也是全台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。

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,前殿後閣的三合院,有三進兩廂。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,分別設立了名宦祠和鄉賢祠,第二進是大成殿,供奉孔子牌位。第三進是崇聖祠。左學為明倫堂和文昌閣,堂前有兩廊,分列六藝齋、後建教官廨舍及齋廚,東邊建朱子祠,朱子祠在日治時期毀壞。

台南孔廟在臺灣傳統建築中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,龐大的配置、優美的尺度和樸實溫厚的地方風格,在在引人入勝。今日所見為日治時(西元1917年)重修後的風貌,占地九千多平方公尺,現存建築物十五棟,計十九間,是全臺孔廟中建築物最多,且至今尚能維持清代左學右廟的規制。


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llofemp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