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K在老街區漫步,野灰貓在緊閉的窗格內穿梭著;亭阿腳下工匠趴臥著攤開重建整修的藍圖;小男孩牽著黑狗,在歷史的長廊底下轉著溜著;獨坐在長凳上的老婦伴著收看著卡通節目的孫兒,臉上浮現的不知喜悅憂傷。陪著老街走了近一世紀,她彷彿能洞識一切的雙眼望著我,眼光交接的聲音響亮而戰慄,我的心酸軟的往下沈,戰慄而響亮......。

那時,我瞭解了老街在溫柔之外總給人更多的哀愁。

三峽位於橫膝、大漢溪、三峽溪匯流之三角地帶,昔稱三角湧。民國二年,商帆在三峽溪落腳,茶商、布商在此聚集,市聲喧囂,造就了這昔日繁榮,長二百公尺的商業老街,有全台最長的輕便鐵路、最早的農會,是台灣氣勢最連貫的三角湧老街。

因三峽溪適合漂洗,三峽染業興盛,又因滿山樟樹,適於提煉樟腦,英商也引進茶苗鼓勵種植,因此老街染坊、茶莊林立。雖然在日據時代曾應抗日活動而遭日軍付之一炬,但在日本官方的「市街改正」之下浴火重生,統一了屋簷高低、騎樓寬度、排水系統後,老街更具規模,一時之間,商行更是櫛比林立,除了染坊、茶莊,還有紙糊店、理髮店、刀剪店,熱鬧非凡。

二次大戰後隨著河川淤積、化學染料、樟腦問世、茶葉輸出大不如前,三峽的風光,喧囂的市井逐漸沈默蕭條,老宅人去樓空,獨留巴洛克式的立面牌樓,紅磚拱廊,靜靜的透露著昔日老街的絕代風華。

民國80年,民權老街曾被列為三級古蹟,但不少老宅年久失修,在風雨與祝融的侵襲之下,已然一副陳舊頹敗之姿。最後,老街在82年被解除古蹟指定,更因都市計劃造成當地居民與政府相關單位, 為拆與不拆而展開拉鋸戰的拉鋸戰。老街在政策的搖擺之下,成了最終的受害者。

如今的三峽老街的整修仍未完竣,站在金聯春的騎樓下,我感覺窗外的雨絲溢進屋來,飄落在身後的藍染布上,暈出一個透明的印記。站在午後陣雨前腥腥的空氣中,K在旁邊蓋著紀念章,我想就算老街不敵歲月的刻蝕,但那磚會是雋永的,跌落之後更加堅固。 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2006.08.24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llofemp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