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只是妳兒子  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

他覺得他跟他媽之間的衝突,或者婆媳問題,來自於他媽沒認清,他結婚之後的角色,已經不只是她兒子了。他目前的角色,還有丈夫與爸爸。

這個家族的生命要延續,不可能還要求他,要跟以前一樣,全心做好兒子的角色。他了解他媽媽的抱怨,子女對父母的回饋,很難比得上父母對子女的付出。但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,因為子女也有他們的年幼子女要照顧,這種循環,不是一代傳一代的常態嗎?

說起付出,他心裡也有個缺憾。弟弟比較會念書,媽媽偏愛弟弟,這是家裡每個人都知道的事。她媽媽還要求他要借錢給弟弟買房子,到成年了還在偏心,他自己現在也還在揹房貸啊,只因為他比較有能力還貸款嗎?

現在他事業比較成功,媽媽就找各種機會找他「幫忙」。還說,「過去算是我對不起你,可以了吧!」

簡單一句話,實在沒辦法把過去累積的情緒,這樣一筆勾消。不過,他也不會因為這種過去的事,就故意對誰不好,人生要往前看,他只想把未來每天的日子過好就好。

以前他媽媽任性,只要在能力範圍、不太誇張的話,他還有時間應付。現在他沒辦法了,希望轉成失望,他也知道他媽媽在背後不斷罵他。親情變得淡薄,跟他弟互動也「怪怪的」,很有距離感,他媽媽實在是「居功厥偉」。當然,他也反省,是不是他過去的「服務」太周到了?

華人重視家庭,以前論述的方向很單一。就是長輩對家庭付出很多,非常偉大,所以要尊敬、孝順長輩,這樣才能凝聚一家和樂。

可是,現在資訊比較多元,心理與人性相關知識也被探討得比較清楚。某些大家私下猜測但不敢大膽談論的事,浮上了檯面來,很多時候,破壞家庭和樂,長輩也參了一腳。

其實,長輩也是人,也有七情六慾,也有光明與黑暗面,也會有心理疾病但礙於臉面不敢就醫。傳統思想當中,也有不少盲點,盲從可能導致愚昧。如果沒有不斷學習,年紀大也不表示個性就變得成熟。翻開社會新聞,就知道老人家也會有不是很適當的行為,甚至侵害年幼的孩子。

養育子女是事實,這個很值得感念,但是長輩如果過於自我中心,把自己的情緒滿足擺第一,那就可能造成許多傷害,以及埋下種種爭端。而且很有可能,長輩種的因,嚐到自己造成的苦果之後,卻又怪罪他人。

我還是強調感恩,因為感恩可以化解很多我們心裡的不平靜。傳統也沒辦法一下子翻轉,文化的力量常大於個人,有些禮貌還是可以照顧到。

不過,當長輩有不合理要求的時候,我們的界線還是要劃清楚。一方面無理的要求,本身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為了關係長久之計,我們不能隨意應允。二方面是,有一就有二,久了變「應該」、變「當然」,這時候想縮手,因此利益受損者就會跳出來撻伐,可能讓長期付出者心裡受重傷。

說到底,還是為了大家能好好相處,有個家可以回。跟長輩弄壞關係,晚輩也會痛苦。所以長痛與短痛之間的抉擇,還是可以試著先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,別勉強自己配合,即使惹長輩不高興。別考驗人性,通常我們勉強做到,對方就可能覺得,我們其實可以再做更多,不見得懂得珍惜。

沒有人想要妖魔化自己的長輩,對一個人來說,有個值得自己敬愛的長者,那是一種幸福。有個好的榜樣,學習起來真的快了很多,少了很多自己揣摩跌撞的時間。可是,世事常不能如願,理想的家庭常是少數。

沒辦法好好當個晚輩,那就別忘了,我們還有其他的角色要盡心。人生常在取捨,角色之間也是,本來就不好拿捏,也無法預知結果,但寧可有個清楚的想法主動去試,而不是過著被別人決定的人生,自己痛苦,別人也嫌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llofempty 的頭像
    fullofempty

    Lillian 滿滿的

    fullofemp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