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154271_679697678743677_1334003347_n  

學生和警察的傷口再深,也比不過台灣分裂的傷口。

讓台灣分裂的不是服貿,是人與人之間不再互相尊重。

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這是《尚書》記載著堯傳位給舜時的道統心法,意思是說,人民的意念是難以安撫的,道統的思慮是微妙幽深的,想要傳承道統,最精粹也獨一無二的方法,那就是信守中庸之道。

現在似乎很難中庸,在上在下好像都非得選邊站不可,沒表態的人被洗禮前還要先接受「冷漠不行喔」的訓斥,好吧既然選了讓那人自己負責總可以吧,竟還有對錯之分,怪哉,選哪邊不都是為了台灣 ?

立場是這世上最好改變的東西,當你還未相信任何事,還未關心任何事,你最願意相信的 「別人的立場」,便成你的立場。

立場也是這世上最難改變的東西,當你已經相信一件事,你覺得充滿力量,你覺得說服他人會讓你覺得更有力量,但這所謂「說服」、「溝通」很多時候,都只是在和「本來立場就和你一致的人對話」而已。

各家媒體都偏頗報導,但個人傳媒散播的方向,和分享功能也很少看到兩面俱陳的。Fb看似可以廣泛交流,但真的「溝通」起來,往往只會留下同樣立場的朋友。最近FB上就常常看到有人說:「我們理念不和,所以刪朋友吧!」或是「對某些人的看法看不下去,恕刪!」要做朋友就是按讚,不然就是互戰,和至親好友立場不同而咒罵的也所在多有,令人不忍卒睹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,這世界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,本就有多元的色彩,如果不能接受這社會的多元,追求的就不是真正的理性和自由。而理念不同的對談,不正好可以檢視自己信奉的圭臬嗎? 這不正是人之所以能思考、能分析、能辨別、能選擇的價值(與自由)嗎?

如果今天因為一個事件的發酵,發文有立場就要有被戰的準備,今日的台灣究竟是自由的,還是不自由? 「我不同意,但我尊重你的看法。」「所謂自由,是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前提。」社會本來就不是一言堂,但這些老生常談,竟已被當今世風棄若敝屣。

如果今天因為一個事件的發酵,對不同立場的人,輕則要動之以情、說之以理,重則說服不了就與之為敵,今日的台灣究竟是團結的,還是分裂的?團結和分裂其實互為表裡,團結是建立在分裂之上,有沒有可能這樣的團結不知不覺間造成更多的分裂。

其實真正的團結不是所有人一致反對或贊成,而是無論反對或支持,秉持的理念都是出自人道關懷、民胞物與的胸懷,為了大眾、為了大環境、為了未來。就拿服貿事件來舉例,看見學生抗爭而落淚的人,和為了警察受傷而椎心的人,不都是以悲憫的胸懷在看待事件? 反對服貿的人也許為了未來的競爭力而擔心,反對退回服貿的人也許為了國際間的信用受損而憂心,不都是希望未來更好? 但曾幾何時身邊的人竟會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成為了敵人? 

團結之下,分裂是隱憂。

讓台灣分裂的不是服貿,是人與人之間不再互相尊重,比起民主,這應該是更早學會的公民道德。

氣氛太沈重,引用一下開朗學姊的話換換心情:
「我早餐特別喜歡吃滷肉飯加貢丸湯,高興的時候還會加顆滷蛋。
希望這不會激怒和我吃早餐習慣不同的朋友們!」

也謝謝我的朋友們,沒有因為我都不做大事只做小事而刪我好友。希望一切圓滿快樂,無論誰的訴求達成不達成,激情過後我們仍有許多要面對的關卡,別讓自己生活失重了,社會只給我們願景,夢想還是要靠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llofemp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